8

台灣組屋-組屋的誕生


台灣不動產市場快速的波動,造成居住權與所有權間的失衡,對人民的影響甚深。雖然我國政府近年開始推行社會住宅,然而社會住宅的租戶,僅能在社會住宅居住至多六年,六年後就必須搬離。亦即,在付了六年與市價掛勾的社宅租金後,租戶仍然要面對市場上高房價或高房租的問題。
 
年輕人常常繳完房租之後,這個月的薪水就所剩無幾,僅能求個溫飽,連社交活動都得減少,遑論做結婚生子的規劃,買房子這件事更是遠在天邊。
租房子的小家庭更是辛苦,房租和小孩子的教育支出佔去了夫妻薪水的一大部分,存到頭期款不是計畫,只是遙遙無期的夢想。
2020年,台灣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的年代,出生人數第一次低於死亡人數。同一時間,台灣住宅房價卻進入狂飆期,而且從雙北一路燒到中南部,甚至在短短兩年內,一坪賣價可以上漲超過五成,讓當地的首購族買不下手。
 
媒體形容台灣已經淪為「炒房之島」,認為這是中美貿易戰帶來全球供應鏈重組之下,形成台灣最大投資潮所帶來的全島大炒房,也是「最後一波賺土地財的機會」。

 
 
現代人對高房價望屋興嘆

人的一生中,最昂貴的開銷是房子。家要建構在房屋之中,尤其在人生進入建立自己的家庭、結婚生子的階段,擁有自己的房子,往往成為每個家庭追求嚮往的目標,能夠脫離原生家庭或是揮別租屋生活,象徵經濟能更加自主。

但對現在的台灣人來說,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是越來越不容易,不僅房價和三十年前相比是天壤之別,連薪資所得也沒有當年來得優渥,有些人在經濟的重擔下,只好打消結婚、生子、買房的念頭。

市場上高房價或高房租的問題不僅使年輕人難以在都市生活,造成都市人口流失;更大的隱憂是居住成本排擠個人的其他支出,中壯年人無力組成家庭、養育兒女,出現不婚、不生的現象,更近一步導致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國安危機。

就算有幸有能力買房,為了避免蝸居,求一個正常大小的居住空間,且多數在城市工作的民眾僅負擔得起郊區的房價,仍得置產在離工作場所遙遠的地方,每天花上一兩個小時通勤,花費許多時間及金錢,更是對勞力及精力的考驗。
 
雖然大家都渴望擁有自有住宅,獲得較理想的生活品質,但是目前的購屋壓力已經形成很沈重的負擔,這讓租屋成為迫不得已的選擇,這也導致生活品質無法提升,成為必須面對的一種痛苦。尤其是社會經濟弱勢家庭、新婚家庭、或是想早點獨立生活的青年,甚至是收入不夠豐厚的中產階級家庭,都可能同樣淪為面對兩難抉擇的住屋痛苦族群。
 
當台灣成為「炒房之島」,住不起的時代來臨,土地和房屋集中在少數財團、富人手中,蝸居族和無殼蝸牛族越來越多,不僅完全悖離憲法中強調平均地權的思想,也違反了國家保障人民居住權的承諾。

不要再為居住問題煩惱了!

這是多數上班族的心聲,台灣組屋聽到了。為了解決上述情形,由一群年青人及不動產、財經相關學者組成的台灣組屋,首度嘗試借鏡新加坡成功的組屋政策,融合台灣的法令規範及習俗,建構屬於我們的組屋的構想,透過房屋儲備制度,來解決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問題,催化更宜人的社會環境。


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