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

住宅比商辦還貴?台北百萬坪缺口現警訊

2025/09/11 文/記者張瀞勻
 

近年來,商辦市場熱度明顯升高,大型企業紛紛購入辦公大樓或設立企業總部,需求動能持續增強。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,自2021~2024年,全台公司登記家數由73萬6889家增至79萬1478家,短短4年間增加5萬4589家。商仲業者宏大國際資產分析,新增公司中製造業占約40%、服務業占約60%,即便每家公司僅需10坪空間,整體就會產生50萬坪需求,若再加上企業擴充與老舊商辦都更釋出的缺口,預估市場需求超過100萬坪。
 
在需求升溫的同時,台北市中心卻面臨供給稀少的挑戰。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指出,回顧1980年代後,台商西進中國,長年導致商辦需求下降,使得產品價格長期偏低,甚至出現「住宅價格高於商辦價格」的特殊現象,建商因此鮮少推出商辦產品。直到2018年台商加速回流,需求才逐漸回升,建商才重新規劃商辦大樓出售或出租。不過,土地難尋仍是最大困境,尤其台北市中心缺乏合適土地與合理地價,開發方向只好逐漸轉往內湖、南港、大直、士林與北投等外圍區域。
 
同時,台北市政府也積極規劃內湖科技園區、南港經貿園區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,以滿足企業擴張需求。陳益盛表示,三大園區各有特色,內湖科技園區已開發率達95%,南港約80%,而北投士林僅約30%,仍處於起步階段。過去十年,市場熱度先由內湖轉向南港,今年輝達宣布將於北士科設立亞洲總部後,更讓該區瞬間成為詢問度最高的焦點,光是7月黃仁勳公布消息前後,區域成交價即上揚5%至10%。
 
三大園區規模與分區屬性差異明顯。內湖園區規模約150公頃,其中9成屬科技工業區,進駐以電子科技與製造業行政研發單位為主,包括光寶、鴻海與研華等企業。南港經貿園區則有86公頃,分區包含工業區與商業區,可容納的產業更為多元,IBM、匯豐銀行、台灣高鐵皆在此設點,未來東區門戶計畫還將進一步擴大至440公頃。北士科範圍約94公頃,辦公區主要為產專區,少部分為商業區,現有中鼎工程、友華生技與金仁寶等公司進駐。
 
價格表現方面,南港因具備成熟的商業機能與交通條件,目前為三大園區價格最高區域,辦公室單價落在每坪60萬至140萬元。內湖因開發已近飽和,價格相對穩定,約每坪50萬至80萬元。北士科則因屋齡新、開發初期,辦公室價格約65萬至85萬元,隨著產業進駐與議題發酵,未來仍有發展空間。
 
陳益盛強調,台灣商辦市場正面臨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缺口,一方面新設公司數量持續增加,另一方面企業回流、科技業擴張,以及老舊商辦更新需求同步存在,讓整體需求持續推升。尤其台北市中心供給有限,外溢效應勢必擴散至外圍園區與新興區段。對企業而言,除了選擇總部落腳點之外,如何兼顧交通便利性、產業聚落效應與長期價值,將成為決定商辦市場走向的重要關鍵。


訊息來源:https://estate.ltn.com.tw/
top